歡迎進入 - 雨博士 官方網站! 中國雨水資源化產業引領者
24小時服務熱線
建設海綿城市 讓家園更加安全宜居
發布時間:
2020-10-15 09:50
來源:
http://jzjxqc.com
今年以來,全國降雨量較同期偏多,長江、淮河、珠江流域和黃河上游等地400多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北方迎來入汛以來最大范圍強降雨,多個省份經歷了局地大暴雨,同期南方汛情依然嚴峻,全國多個城市出現嚴重內澇現象,給人民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也給我國新時代城市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帶來了不小挑戰。
2013年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設海綿城市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全國有30個試點城市開展了海綿城市建設探索,不僅大幅緩解了城市內澇現象,還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十四五”時期,我們應當充分認識海綿城市建設的綜合治理效應,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廣,讓海綿城市建設成為拉動內需、改善環境、促進發展的新引擎,成為現代化城市建設的發力點和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
●自然、人為,雙重因素影響行洪排水
城市內澇的產生,有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是局地長時間強降雨及城市建成區瀕臨水系或地勢低洼等。人為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建設過度改造自然,占用湖泊、水道、濕地等,導致天然海綿體驟減,原有水系格局被破壞,調蓄分流功能下降;城市規劃設計“重上輕下”,重視地上市容市貌、忽視地下排水布局;城市蔓延式擴張,下墊面過度硬化,“雨島效應”加劇,降雨無法下滲,地表徑流增大,城市對雨水滲、滯、蓄、排的能力顯著下降;一些城市行洪道上違建、垃圾堵塞管網等現象屢禁不止,影響行洪排水。
●試點城市建設積累重要經驗
2015年和2016年,我國分兩批共選擇了30個城市開展海綿城市試點建設。迄今國家層面共發布海綿城市專項規章文件17項,其中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確立了“滲、滯、蓄、凈、用、排”綜合治理的思路,要求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并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目前兩批試點已完成終期考核與驗收,建設成效顯著,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例如,貴安新區建立了包括規劃管控制度、雨水及水資源管理制度、生態保護制度、運行保障制度等在內的海綿城市制度體系;池州、太原還探索了關于海綿城市的地方立法,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