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進入 - 雨博士 官方網站! 中國雨水資源化產業引領者
24小時服務熱線
海綿城市 (水資源管理策略和方法)
發布時間:
2021-12-13 11:41
來源:
jzjxqc.com
海綿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實現雨水在城市中自由遷移。
而從生態系統服務出發,通過跨尺度構建水生態基礎設施,并結合多類具體技術建設水生態基礎設施,是海綿城市的核心。
在新形勢下,海綿城市是推動綠色建筑建設,低碳城市發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創新表現,是新時代特色背景下現代綠色新技術與社會、環境、人文等多種因素下的有機結合。
雨博士“海綿城市”材料實質性應用,表現出優秀的滲水、抗壓、耐磨、防滑以及環保美觀多彩、舒適易維護和吸音減噪等特點,成了“會呼吸”的城鎮景觀路面,也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
規劃背景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中,“海綿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講話中強調:“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而《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以及仇保興發表的《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則對“海綿城市”的概念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即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
國務院辦公廳已出臺“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遵循原則
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海綿城市”并不是推倒重來,取代傳統的排水系統,而是對傳統排水系統的一種“減負”和補充,最大程度地發揮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
雨博士,海綿城市,雨水收集
相關新聞